韩国现在是进退两难啊。
北京的邀请刚送到青瓦台,华盛顿的信函就紧随其后。
短短5天韩国总统李在明左右夹击,收到的不是外交礼节,而是实打实的“压力包裹”。
中方邀其出席阅兵式,美方则开出25%的关税惩罚,附带条件,直指贸易、投资,甚至外交立场。
川普为了不让咱和韩国友好,又用上关税了。
“关税牌”再出,特朗普盯上老盟友
7月9日李在明收到白宫来信。
落款不是国务卿,而是总统特朗普本人。
信中写得直白:自8月1日起美国将对包括韩国、日本在内的14个国家施加25%的惩罚性关税。
两条出路:签贸易协议,或到美国投资建厂。
熟悉的套路,熟悉的压迫感。
过去几年特朗普就靠这招搞定了墨西哥、加拿大、法国。
这一次他把矛头指向了对中国“稍微温和”的韩国。
更关键的是这封信还带了点新味道。
美国信中,罕见点名“对中合作”
据《中央日报》披露,特朗普在信中首次将“对中立场”纳入免税考量因素。
换句话说:你要是跟中国走太近,别怪我不客气。
这不是经济谈判,这是外交站队。
韩国外交部一位匿名官员透露,这封信的语气前所未有地“政治化”,不像以往谈关税的那种“技术性框架”,更像是在警告。
警告谁?
显然是李在明政府正在推进的所谓“对华务实路线”。
而这一路线自上任以来就在不断踩着美国的神经。
中韩走近,华盛顿眉头紧锁
时间线很干净。
7月初中国向李在明发出邀请,邀其出席“九三”抗战胜利纪念活动。
韩国方面没有否认。
这件事一出,韩国舆论一片热议。
毕竟自2015年朴槿惠出席北京阅兵后,韩国领导人已多年未公开出席中国主场活动。
五天后特朗普的信函紧随而至。
连韩国媒体都忍不住说:时机太巧,动机太明。
更有意思的是,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原定访韩临时取消,理由是“国内事务”。
然而他转头就去了吉隆坡参加东盟外长会。
这哪里是国内事?这分明是“外交冷处理”。
企业最先感知风暴,三星现代“急踩刹车”
政府还在评估,企业已经开始动手。
7月上旬韩国几大财阀高层连夜开会。
现代汽车、三星电子、SK集团等纷纷成立“对美关税应急组”。
三星原计划2026年在德州建成的半导体新厂,如今考虑提前投产。
现代汽车准备扩大亚拉巴马州工厂规模,防止未来被“卡脖子”。
“我们不是想选边站,”一位企业中层说,“而是必须做准备。”
他们知道这封信不是吓唬。
一旦25%的税收政策落地实施,韩国的出口链条将会直接遭受冲击,汽车、芯片以及显示设备行业更是首当其冲。
李在明的中间路线正被边缘化。
李在明的外交方向并不复杂。
他上任之初就提出“地区再平衡政策”,强调经济优先、邻国关系修复。
对华合作是其中的重要一环。
今年上半年中韩恢复多项经贸机制,双边贸易连续两个季度增长。
但这份策略在美国人眼里,却是“靠拢中国”的信号。
在中美全面竞争格局下,任何“中立”姿态都会被视作“偏向”。
特朗普政府的逻辑是:你要资源、要市场、要技术,但别踩我红线。
而李在明的逻辑则是:我要市场,也要自主。
这场博弈注定胶着。
高层分歧浮出水面,青瓦台内外掀波澜
问题不止在外部。
韩国《韩民族日报》披露,关于是否出席中国阅兵式,政府内部存在明显分歧。
外交部担心触怒美国建议低调处理。
而总统府部分人士认为这正是展示外交独立性的机会。
“我们不能每次都看美国脸色。”一位接近青瓦台的人士这样说。
但问题是韩国一头连着中国的贸易,一头绑着美国的安全。
李在明要做的不是选边,而是找平衡。
只是这根“外交钢丝”,愈发细如发丝。
结语
一封信写着关税,讲的是外交。
中美同时“发函”,韩国被推上了博弈前台。
李在明站在中美之间像走在一条湿滑的独木桥上,一脚太快,一脚太慢都可能掉进水里。
但外交从来不是选边题,而是平衡术。
李在明的考卷刚刚发下,答题时间已经开始。
参考资料:
商海科讯视点2025-07-09收到北京邀请函5天后,李在明接下美国信函,特朗普开出惩罚条件?
云南配资公司,股市如何配资炒股,杠杆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