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,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。南方杂志社、南方+党建频道平台特此推出《南粤先锋》专栏,讲述南粤党员故事,讲解党建知识,树立先锋形象,敬请垂注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”。近期,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“要坚持党建引领,坚持依法治市,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、模式、手段”的决策部署。广东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明确了“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”的具体要求。
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流动人口超40万人,商住小区167个,超30万户居民。高速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社区基层治理挑战:全区每年受理小区居民诉求近6000宗,涵盖物业纠纷、设施老化、停车难等23类问题,重复投诉占比达37%,面临“人口基数大、利益诉求杂、问题化解难”的多重压力。社区居委会陷入“小马拉大车”困境,社区工作人员人均需服务3个小区、超5000居民,业委会、物业与居民间权责不清、协同不畅,居民归属感、满意度亟待提升。由此,仲恺高新区以党建引领作为破题关键,率先打造“先锋小区”“134”治理模式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。
链接“一条轴承”,实现四级联动。织密组织网络。建立“区级党建联席会—镇街联合党委—社区党总支—小区党支部”四级纵向到底的“轴承”组织架构。联席会由区党建办牵头,整合住建、民政、公安等12个部门力量,统筹破解跨部门难题;镇街层面成立联合党委,吸纳派出所、市监所等驻区单位,建立“问题收集-派单处置-反馈评价”闭环机制;社区党总支推行“网格化”管理,将38个社区细分为167个治理网格;小区层面实现“两个覆盖”,在167个小区建立党支部,支部委员由居民党员、业委会党员、物业公司党员骨干择优担任,形成“1名书记统筹+3方力量联动”治理核心单元。整合先锋力量。创新推行“双报到”机制(在职党员向小区报到、职能部门向社区报到),打造四支扎根小区的治理生力军:党员先锋队(全区1.2万名在职党员报到,组建政策宣传、应急抢险等12类服务队);热心住户队(招募退休干部、教师等组成“银发智囊团”,如陈江御湖社区退休教师李淑贞牵头“楼栋议事会”半年解决水压不足等13个问题);志愿者服务团(与高校共建,如仲恺农工程学院300名学生结对23个小区提供义教、助老服务);部门下沉队(“社区吹哨、部门报到”,区住建、消防等部门下沉小区开展电梯安检、飞线整治等行动,消除隐患1217处)。四级体系有效解决了条块分割、资源分散问题,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。
推进“三步自治”,激活多元共治。构建“提事-议事-办事”居民参与机制,推动“为民做主”向“由民做主”转变。一是提事机制“接地气”,推行“党员楼栋长+民情恳谈会”模式。每栋楼推选1名党员担任楼栋长,履行巡查、汇总、恳谈等职责,精准捕捉居民“急难愁盼”。如星河丹堤小区楼栋长李大姐发现电梯故障频发,经恳谈会推动紧急启用维修资金,7天内完成主板更换。2024年全区通过此模式收集问题2135条,83%在小区层面直接解决,实现“群众呼声”精准转化为“治理哨声”。二是议事平台“聚民智”,搭建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协商平台。线下建成112个“邻里议事亭”“红色会客厅”,设“心愿墙”“回音壁”,每月固定“小区议事日”;线上开发“仲恺先锋”小程序,开设“议事大厅”板块供居民随时提建议,充分保障居民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达权、监督权。如,半山名苑小区通过线上议事,以95%支持率表决通过充电桩选址方案,两周内建成200个充电桩。三是办事机制“强合力”,建立“小区自办-社区协办-区级督办”三级响应机制。一般问题由小区党支部协调业委会、物业24小时内响应,如垃圾及时清运。复杂问题由社区党总支联动驻区单位解决,如古塘坳社区协调交警施划200个临时停车位缓解学校周边拥堵。重大问题提交区级联席会督办,如华泓星岸城“断头路”多年未通由区级妥善协调解决。三级联动有效整合了资源,确保“居民事,众人办”落到实处。
聚焦“四感提升”,精准服务供给。紧扣居民对“归属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、幸福感”核心需求,提供精细化、人性化服务。一是“15分钟服务圈”增强归属感。全区“先锋小区”建成社区食堂18家、日间照料中心23个、健身驿站47个,打造“5分钟便民+15分钟生活”服务圈。“先锋小区”党群服务中心集成长者饭堂、健康驿站、书画室等功能,日均服务超1.3万人次;推出“四点半课堂”,链接社会组织、大学生志愿者为1.2万名儿童提供课后服务。2024年春节各先锋小区举办“百家宴”“年货市集”256场次,参与居民超10万人次。二是“关爱微基金”增强获得感。创新“公益资源+专业力量”模式,设立“关爱微基金”,通过企业捐赠、居民众筹募集资金,建立“微心愿库”,精准帮扶小区困难群体。如为低保户子女圆梦学习机会、为独居老人匹配“一对一”陪读志愿者。累计“圆梦”1562个微心愿,形成“小需求-微响应-大温暖”服务链。三是“智慧安防”增强安全感。整合“仲恺慧瞳”视频资源平台,搭建“智治社会治理平台”,将167个小区网格信息全量入网,提升安全防控精准度,为居民营造安心居住环境。四是共建共治共享增强幸福感。“先锋小区”以制度保障托底基本需求,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让居民幸福感可感、可及、可持续,2025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测评显示,仲恺居民对小区治理满意度高达92.7%,同比提升27.5%。
仲恺高新区通过党建引领构建“134”“先锋小区”治理模式,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和治理效益,为破解“政府全包效率低、单纯自治易失灵”治理困境提供了有效路径。
一是治理效能显著跃升,群众诉求量大幅下降。2024年全区受理小区居民诉求量降至2665宗(2023年5892宗),同比下降58%,重复投诉率锐减至12%,物业纠纷、公共设施类投诉降幅超30%。四级组织体系和三级响应机制高效运转,使问题化解“在早在小”成为常态。2025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测评显示,居民对小区治理满意度高达92.7%,同比提升27.5个百分点。
二是自治能力显著增强,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形成。小区党支部自主解决问题占比从2023年的21%跃升至90%,“小事不出楼、大事不出小区”成为现实。全区新增业委会27个,业委会党员占比从18%提升至56%,极大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热情,“睦邻善治”氛围日益浓厚。
三是示范效应显著扩大,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。“134”模式成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样本入选《惠州市社区治理创新指南》,得到《人民日报》《党建参阅》《南方》杂志党建专家组专题调研肯定。2024年至今,共吸引全国各地132批次考察团学习。
更多精彩内容:南粤先锋专栏>>>
【供稿单位】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党建工作办公室机关党委
【栏目统筹】陈健鹏
【频道编辑】李晓霞 陈冰青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刘龙飞 郭芳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云南配资公司,股市如何配资炒股,杠杆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